第二十八章:白龙鱼服(3)-《康熙,你可别怨我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嘿嘿,开门做生意,没点眼力是不行的!”老板颇为得意,正说着,另外一桌有顾客召唤,“喂,老板,再来一壶酒,一盘煎鱼!”

    “好勒,就来!”

    出了酒馆,吴安见吴世璠郁郁不欢,低声道:“皇上,城内有清军的细作,故意散发负面消息,扰乱人心;此乃清军常用之策,从努尔哈赤时代就开始娴熟运用了。”

    吴世璠点点头。

    吴安又轻声安慰道:“皇上,这只是个别生意人的看法,代表不了所有百姓,皇上勿要刻意往心里去!”

    “你也不用安慰我,朕心里有数。”吴世璠摆了摆手。

    “这贵阳知府渎职,控风不严,不禁城门,理该严办!”这时,小东子突然恨恨说道。

    吴世璠瞥了一下周围,又瞥了他一眼,低声吩咐道:“吴安,回去后立刻让李恕派人清查城中奸细,记住,要秘密进行,不要扰民,否则民心更易动摇!”

    “明白!”

    回行宫的路上,吴世璠心情沉郁,本来是出来走访民情,虽做好了坏的打算,但真实情况远比预想的还要糟糕。

    自己一直低估了清军平叛策略的立体性,除了军事上施压,经济上封锁,更关键的还是政治攻势,对人心的攻陷。

    天下脚下的贵阳尚且如此,那长沙,衡州,整个湖南……怕已经是草木皆兵,人心惶惶了。

    从这一点上,大周全面处于劣势。

    战火其实已经烧到贵阳,烧到朕的行在了!

    驱除鞑虏,恢复中华必须建立在一定军事胜利的基础上,也就是让老百姓能看到希望。

    遥想起兵初始,势如破竹,传檄所至,纷纷响动,应者如云;一旦军事形势孱弱,立马反水的,偃旗息鼓的就都来了。

    或许正如方光琛所言,每个汉人心中都有一颗驱除鞑虏,恢复中华的火种。

    朕要做的就是点上一把火,把天下汉人心中的火种都给点燃了,直至呈那燎原之势。

    快临近行宫的时候,他突然又加快了脚步,渐渐由快步变成了跑步,最后干脆飞奔起来,夹着臀飞快的蹿进御书房。

    妈的,这肚皮又开始闹了,还没完了!

    有些逼真不能装!

    “小东子,赶快给朕端一只马桶进来,还有手纸……”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