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一章:交锋(3)-《康熙,你可别怨我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一番话让来度无法反驳,迟疑半晌,悻悻然坐下。

    吴世璠扫了一眼全殿,问:“来尚书已无异议,其他人呢?”

    刑部尚书郭昌连忙站起来,“老臣有话讲!”

    “但讲无妨!”

    郭昌语气铿锵的道:“老臣以为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在前朝属言官范畴,能监督百官,稽查百司,纠察冤家错案,还官场民间之正气,然其弊也不小。

    诸御史和各給事中整日以弹劾官员为主职,且无言过失实之责,以至于胆大妄为,心怀诡志,肆意攻讦朝中官员,混淆视听,扰乱朝纲,导致冤狱横行,远的不说,前朝之所以亡,很大程度是亡于言官!

    正所谓前车之鉴,后车之覆。

    如今我朝正处于内忧外患之际,正是该朝廷上下同心同德,齐心协力之时。因此,老臣对皇上的提议深感忧虑。

    老臣斗胆请皇上三思而行。”

    郭昌一口一个老臣的,确实是有这个资格,早在前朝天启六年,他就是浙江海宁县县令,降清后被遣往云南任丽江知府,吴三桂起兵后归附,若按伺候过的皇帝个数来算,他算是横跨三朝的六朝元老了。

    这份资历,周清两朝中也找不出几个来。

    “凡制度皆有利有弊,郭尚书这话不假!”

    “但朕觉得错不在言官之制,而在于朝廷风气,而朝廷风气又在于天子圣明与否。同为前朝之制,为何既有洪武之治,永乐盛世,仁宣之治,弘治中兴,又有王振,刘瑾,魏忠贤,严世藩之流乱政呢。

    郭尚书,你不会是觉得朕有昏君的潜质吧?”

    “老臣不敢!”郭昌慌忙道。

    “那朕会不会是一位圣明天子呢?”吴世璠又问。

    “这,这个……”

    “回答朕。”

    “皇上生性聪慧,天资粹美,实乃我大周之幸也……”

    在这种场合中,皇上这般问来,郭昌还能如何回答,只能这般回答。

    吴世璠微微一笑,“既然如此,郭尚书还有何虑呢,一大把年纪了,站着说话不容易,快快请坐吧,快。”

    郭昌瞟了郭壮图一眼,尴尬的坐下。

    吴世璠旗开得胜,连挫太师帮两员大将,面带微笑,颇为得意。

    郭壮图脸色阴沉,用余光瞟了瞟剩下的曹申吉和钱点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