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章:亡国之兆(1)-《康熙,你可别怨我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如此一想,吴世璠似乎明白了些什么。

    也是,吴三桂在世时,虽说局势严峻,但和清军的对峙中并未处于下风;一旦吴三桂死后,吴军就如同失去了主心骨,军心涣散,被清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迅速荡平。

    归根到底,怕是自己这个小皇帝太年轻,难以掌控全局。

    另外,根据脑子里掌握的信息,朝中文官和武将之间彼此有芥蒂,宗亲和外戚不合;武将之间也是矛盾重重,相互倾轧,形成各种不同的小团派。

    吴应期不战而退,何尝不是为了保存自身实力。

    看来岳州失陷,并非一城一池之得失,实则是朝廷内部各种矛盾共同推动的结果。

    想那上辈子,自己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筹资办过一个外贸工厂,曾一度经营的颇为红火;最后公司倒闭,除了外贸形势下行的原因,主要还是内部勾心斗角,彼此猜忌所致。

    创业失败后,自己曾痛定思痛的反省总结过,没想到刚穿越而来又碰到这等棘手的复杂局面。

    正所谓历史周而复始,人性千古未变,这话当真不假。

    吴世璠正感到脑阔疼,这时,郭壮图说话了。

    郭壮图不仅是太师,大学士,滇国公;还是吴三桂的驸马,其女儿郭桂芳又是吴世璠的皇后,乃当朝国婿兼国丈,地位尊崇,德高望重,故而有坐着说话的特权。

    “皇上,岳州既已失陷,是否有屯粮之事日后自会察明。臣以为清军既得岳州,下一步必定窥视长沙,长沙乃我军粮草和军械囤积之地,不容有失。

    长沙若再失,则国都定天府亦难保全。

    当务之急是如何敦促长沙将士力保城郭不失,才是第一等紧要之事!”

    郭壮图此言相当于转移目标,主动出手捂住了岳州屯粮的盖子。

    “对,对,郭太师目光如炬,高瞻远瞩,所言极是!”群臣立马齐声附和。

    “皇上勿忧,长沙有大将军胡国柱率四万精兵驻守,再与楚王殿下部汇合,可谓兵强马壮,粮草充足,可保长沙万无一失,待时机成熟,再挥戈北上,收复岳州!”

    这时,兵部尚书杨颜容又起身,语气高亢的说道。

    此人只知唱太平歌,完全不通军务,岂不闻门户一开,兵败如山倒的道理。

    真不知这个兵部尚书是如何混上去的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