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8章 难以想象的代沟-《我的神医老婆来自两千年前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这个逻辑本身就有问题,甚至是严重的错误。

    平民百姓的平均寿命,与医疗水平有关,但是更关键的是科技水平的高低。

    姬若希那个时代,没有便宜的纸张,更没有印刷厂,想写一部医书,都要用刀在竹简上一个字一个字地刻,效率之慢,现代人恐怕很难想象。

    因此,古代医学的普及和传播,受到了很大的限制,能治病的郎中太少了,十里八村都找不到一个,所以偏方之类的东西,才会在民间盛行。

    老百姓也没办法呀,生病了想找个郎中,乡下人上哪儿去找?只能自己想办法。

    那个时候,交通不便,药材的流通非常困难。

    现在想要什么药,可以开车去药店抓,药店没有,还可以网上下单,哪怕是千里之外的药材,也能在两三天内送到手里。

    姬若希那个时代,可没有这般神速,一般都是当地有什么药材就用什么药材,随地取材。

    因为千里之药才会有的药材,恐怕需要几十天,甚至几个月,才能运过来,时间太久,成本太高。

    你可以想象一下,发烧了,想去找医生,结果方圆几十里,都没有一个像样的医。

    想去买药,恐怕得进城,不远,也就四五十里路,但是没有车,穷人也没有马,只能走路去。

    恐怕走到地方,病也好了,或者还没走到地方,就病死了。

    那个时候,种地非常艰难,没有机械化的农机,也没有化肥之类的高科技肥料,干旱来了也没有水泵可以抽水浇地,全都靠天吃饭,很容易绝收。

    就算不绝收,现在一亩地能产一千多斤小麦,差一点儿农田也能产个八九百斤,但是在古代,恐怕一亩地连五百斤都产不了。

    所以,那时的人,一年四季能填饱肚子,别管是杂粮还是白面,更不用奢望有油、有肉有瓜果蔬菜,只要有东西可以填饱肚子,就已经是非常幸福的人家了。

    当然,那些高门大户的人家会好一些,但也好不过这个时代的普通家庭。

    两个人相隔十来岁,都会有代沟。

    相隔两千多年,又会有怎么的代沟,敢想象吗?

    姬若希没法用简单的几句话解释清楚。

    更何况,她对这个时代的了解,还知之其少,也没法用现代人能听得懂的方式,讲述她能个时代的故事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